2019 年 6 月 25 日
6月25日,美國將在巴林召開會議,討論被稱為“世紀協議”的中東和平經濟方案。據媒體報導,撤銷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也將是會議的議題之一。而在同一天,工程處則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年度認捐會議,今年的籌款目標是12億美元。會前,工程處負責人克雷恩布林向媒體介紹了該機構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巴勒斯坦難民的近況。請聽錢思文的報導。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於1949年根據聯大決議設立,旨在為加沙、約旦河西岸、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的大約540萬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教育、醫療和救濟等服務,直到巴以問題能夠找到公正的解決方案為止。其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成員國的自願捐款。
去年,美國將對工程處的捐款從2017年的3.6億美元削減至6千萬,使工程處面臨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財政危機。
工程處主任專員克雷恩布林表示,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工程處發起了名為“尊嚴無價”的全球籌款活動,同時採取各項措施節省9200萬美元開支,從而在2018年保證了708所學校和144家醫療中心的運轉,為50萬巴勒斯坦難民兒童提供教育,讓850萬人獲得醫療服務,同時向加沙地帶的一半人口——近100萬人——發放了食品援助。
但緊縮措施也帶來了不幸的後果。
克雷恩布林:“去年夏季的情況尤其嚴重。由於資金不足,工程處不得不在加沙終止了118名工作人員的合同,另有一部分人被迫從全職轉為兼職。這對他們而言無異於一場災難,因為一旦在加沙失業,是找不到其他工作機會的。此外,在加沙,每一個在工程處領取薪水的員工,同時也是社區內多個家庭的借款擔保人,所以失業不止會影響自己和家人,更會波及到整個社區。因此,這一決定引發了許多動盪和抗議,加沙的辦公室整整一個月都處在失控狀態。今年,我們希望能與捐款方共同努力,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在去年8月正式宣佈終止一切捐款的聲明中,美國稱工程處是“不可救藥的、存在嚴重缺陷的機構”,並對工程處的運作方式進行批評。美國中東問題特使格林布拉特在今年5月的安理會會議上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更有媒體報導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婿兼高級顧問庫什納曾在非公開的郵件中指責工程處“腐敗”。
對此,克雷恩布林表示,是否要向工程處捐款是各國的自由,但他絕不接受美國有關工程處運作不力的指稱。
克雷恩布林:“每個成員國都有權決定是否要向工程處捐款以及捐多少,這完全是各國自願做出的主權抉擇。工程處對於美國終止捐款的決定深表遺憾,不僅因為雙方此前的合作關係一直十分穩固,也是因為教育和醫療等工程處所關注的重點領域正是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所一貫支持和投入的。但我堅決拒絕美國在終止捐款的同時所發表的言論。多年來,工程處已經不止一次地展示出在中東地區一些最為複雜的環境中開展工作的決心和能力。多邊機構績效評估網路(MOPAN)1在最新的報告中也用‘堅韌’、‘有活力’和‘管理完善’來形容我們,美國也是這一評估網路的成員之一,因此我認為,任何有關工程處財務和運營狀況的批評,都應在充分閱讀這份報告的基礎上提出。”
此外,美國和以色列還在安理會等多個場合表示,工程處非但不能説明解決巴以問題,甚至其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是導致衝突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種說法,克雷恩布林重申,導致衝突持續的原因是政治不作為,而非工程處等人道主義機構的工作。
克雷恩布林:“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或是記得,但在歷史上,尤其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勒斯坦難民其實是最不熱衷於讓工程處長期存在的一個群體,他們並不想讓工程處的任務授權得到定期延長,因為每次延長任務授權,都是在提醒他們,自己最為根本的政治地位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克雷恩布林表示,目前,政治進程前景渺茫是巴勒斯坦難民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
克雷恩布林:“今天的巴勒斯坦難民絕大多數都在25歲以下,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在《奧斯陸協議》2簽訂之後出生的。從小,他們就聽國際社會、聯合國、各成員國以及巴勒斯坦的領導人反復強調,只要保持克制,堅信政治努力和外交斡旋,就能夠找到解決方案。然而25年過去了,能夠讓巴以雙方都實現應有權利、能夠反映巴勒斯坦難民期待和理想的解決方案仍然沒有蹤影,整個地區都看不到政治解決的希望。”
克雷恩布林表示,政治領域的僵局也限制了每一個巴勒斯坦難民的未來。
克雷恩布林:“工程處在加沙的學校有2萬8000名學生,其中有90%以上都從未走出過加沙。這些孩子來到工程處的學校上學,花上9年的時間學習,然後呢?無論是就業還是離開加沙前往其他地區發展的希望都微乎其微,這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另外,自‘回歸大遊行’3開始以來,共有14名在工程處學校上學的孩子不幸喪生,幾天前還有人的座位一下子空了,對於其他學生而言也是巨大的心理創傷。”
克雷恩布林表示,工程處無權過問巴以政治進程,只是希望在政治解決方案遙遙無期的情況下,為保護巴勒斯坦難民的權益盡一份力,為巴勒斯坦的兒童留下一點希望。
克雷恩布林:“在工程處,沒有一個人認為我們再工作十年、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就能夠讓巴勒斯坦難民看到希望,他們需要的是政治解決方案,但是目前,幾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一個讓巴勒斯坦難民參與其中的包容性和平方案能夠獲得實現。去年,美國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並終止向工程處捐款等一系列舉措,無疑更進一步加劇了巴勒斯坦難民的焦慮。我說這些並不是因為工程處有權參與處理地區政治,我們沒有這種權利,我這麼說,只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親眼目睹缺乏政治解決方案所帶來的巨大人道主義代價。我們呼籲各方再次致力於政治進程,只是因為巴勒斯坦難民兒童理應獲得基本的權利,只是希望能夠為他們的將來保留一點希望。”
6月25日的認捐大會將由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主持,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做開場發言。會前,克雷恩布林對去年各方在危急關頭的慷慨解囊表示感謝,並希望在今年也能一如既往地獲得國際支持。
克雷恩布林:“在政治和制度領域,工程處面臨著許多挑戰,這一點我們並不否認。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支持,去年有42個國家增加了對工程處的捐款,還有14個國家在安理會會議期間呼籲擴大對工程處的政治和財政支持,令我們感到非常鼓舞。今年的籌款目標是12億美元,與去年的數額一致,我們希望各國能繼續維持對工程處的捐款,能夠繼續對工程處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予以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