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12日
美國一項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對中國有好感的美國人急劇下降,達到2012年的最低水準。有分析人士認為,像冷戰時期出現美蘇為代表的東西陣營一樣,我們現在正重新回到一個兩大陣營的世界,只不過這次的兩大陣營是以美國和中國為代表;而且新的國際分化的基礎將是技術實力,而不是軍事實力。
對中國有好感的美國人大幅減少
美中兩國的貿易戰以及在其他領域的爭端,看來正在影響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
蓋洛普最新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41%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比去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46%的受訪者說,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今後10年對美國至關重要的利益構成“關鍵的威脅”。這一比例高於以往的水準。
拉克曼:美中緊張加劇,導致新的地緣政治分界線
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克曼(Gideon Rachman)星期一撰文說,在柏林圍牆倒塌將近30年之際,美中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地緣政治分界線。一個國家越來越被預期清楚的表明它究竟是與華盛頓站在一邊,還是站在北京一邊。
義大利近期成為7國集團中第一個支持中國宣導的“一帶一路”專案的國家的消息,為此提供最新的例證。在這個消息出來的幾個小時之內,白宮一位發言人批評“一帶一路”專案是“為中國而且是中國製造的”專案,並暗示這個專案不會給義大利帶來好處。中國外交部立即對此作出回應,提醒美國人說,義大利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美中較量走向全球並公開化
2016年獲得奧威爾政治新聞獎以及歐洲新聞獎頒發的年度最佳評論員的拉曼認為,美中兩國在義大利是否支持“一帶一路”的拉鋸戰顯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較量已經全球化。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和政治上的拉力已經超越亞州大陸,而是深深的伸入到傳統上被視為美國勢力範圍的拉美和西歐。
他指出,美中之間的這場鬥爭也越來越公開化。
這方面有很多的例證。例如,川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包括副總統彭斯、現任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前國務卿蒂勒森,都公開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專案。
拉克曼:技術實力將是新的全球分裂的基礎
拉克曼認為,這場新的全球分裂的基礎可能會是技術實力,而不是軍事實力。他指出,中國很早就禁止美國的高科技公司谷歌和臉書進入中國,而美國現在正力圖阻止中國的華為在國際上的拓展。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在訪問歐洲時,試圖遊說歐洲國家不要使用華為的5G網路。他並警告美國的盟友說,華為的通訊設備存在安全上的風險,如果它們使用華為設備的話,美國將不會與它們分享情報。
美中兩國在華為問題上的較量,被視為是美中科技戰的開端。應美國的要求,加拿大當局去年12月在華為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於溫哥華轉機時將她逮捕。她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今年1月底,美國司法部對孟晚舟提出多項刑事起訴,並要求加拿大將她引渡到美國受審。
今年3月初,加拿大啟動對孟晚舟的引渡程式,遭到中方的激烈反對。在加拿大逮捕孟晚舟後,中國政府也採取一系列的行動,包括指控加拿大公民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孟晚舟還控告加拿大多個政府部門,在她被拘押期間以不實名義對她進行逼供搜查,嚴重侵犯她的憲法權益。3月7日,華為宣佈在美國聯邦法院控告美國一項限制華為產品的法律違反美國憲法,妨礙華為參與公平競爭。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政府支持華為公司對美國政府提出起訴。
拉克曼認為,隨著對跨境資料的控制與轉移存在的日益增多的關注,一個國家可能不得不在美國版與中國版的科技宇宙之間做出選擇。
但是在他看來,始於技術的這場分裂將不會停留於此,因為資料與通訊幾乎是所有形式的商業與軍事活動的根本。
他說,冷戰時的兩大陣營的世界被全球化時代所取代。而現在,全球化本身可能會因為一個兩大集團世界的重新出現而受到威脅。
此前,一些中國問題專家也提出類似的看法。
藍普頓:美中在某種性質上進入了冷戰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高級學院的榮譽教授藍普頓(David M. Lampton) ,日前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美中兩國在某種性質上已經進入一場冷戰。
他說:“事實上,40年來,在文化領域、教育領域、經濟領域以及戰略和軍事領域,我們現在首次處於敵手的地位。”
藍普頓說,美中關係中的三大主要支柱, 經濟、戰略以及外交與文化支柱,現在都同時受到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