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在東南亞加快消除子宮頸癌的努力

2019 年 9 月 6 日

宮頸癌是東南亞第三種最常見的癌症。世界衛生組織今天敦促該區域各國加快努力,到2030年消除宮頸癌。

在全球範圍內,宮頸癌仍然是對婦女生命最為嚴重的威脅之一。在東南亞地區,宮頸癌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該區域第三種最常見的癌症。據報導,2018年,東南亞有15萬8000個新病例,還有9萬5766人死於這一疾病。

在於德里舉行的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委員會第七十二屆會議上,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主任普南·辛(Poonam Khetrapal Singh)指出,區域各國需要為每位元女性提供疫苗接種、篩查、檢測和治療服務,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宮頸癌問題。

自2014年以來,應對宮頸癌風險因素並降低其流行率一直是世衛組織在該區域的一個重大優先事項。該區域所有國家都在採取措施篩查,並治療前期癌症。不丹、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泰國四個國家已在全國引入了疫苗。

宮頸癌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針對人乳頭瘤病毒的疫苗接種、早期檢測以及及早治療和姑息治療被證明是解決宮頸癌的有效策略。

東南亞各國正在努力實現全球目標:在女孩15歲時,實現90%的人完全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 70%的女性在35歲和45歲時接受高精度測試篩查;到2030年,90%的患有宮頸癌的女性能夠接受治療和護理。

source: 
U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