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20日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星期二(11月19日)就“確保美國研究機構不受中國人才引進計畫的入侵”舉行聽證。在聽證會上,來自美國幾家大的聯邦研究機構的代表承認,他們各自所在的機構都發現,有參與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的“千人計畫”的學者。美國國立衛生院的代表透露,目前,國立衛生院有140多名學者因學術誠信或受外國影響被調查。
中國“人才”計畫滲透美國幾大聯邦研究機構
在星期二的聽證中,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議員羅布·波特曼( Rob Portman)問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以及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前來作證的官員,他們各自的機構中,是否有學者參與中國“千人計畫”,但卻沒有向美國相關機構披露。
面對這個問題,來自上述研究機構的代表的回答毫無例外都是肯定的。 “是的”,他們說。
中國媒體披露,自2008年底中國政府批准實施“千人計畫”以來,截至2017年,已經有7000名學者參與到計畫中。
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星期一發佈的一份報告說,美國聯邦機構未能充分應對一些由中國政府資助的專案所帶來的威脅,這些專案系統地利用美國的研究來強化中國自身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美各聯邦機構採取措施應對中國人才計畫
在聽證會上,這幾位代表都表示,他們各自的機構目前都已經採取措施,限制中國“人才”計畫可能帶來的風險。不過,他們同時強調,各機構的措施並非只是針對在美國的華裔學者。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美國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隸屬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由聯邦政府撥款。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外部研究專案負責人邁克爾·勞爾(Michael Lauer)說,國立衛生研究院對外國政府和機構對該研究院的學術影響早就有所警覺。他們的擔心主要有三類,一些研究人員沒有按照規定申報與其他機構的關係,包括接受外國政府的資金;讓NIH的專利資訊流入其他機構,或是其他國家;一些研究人員試圖破壞研究院的“同行評審”(peer review)系統,將科研申請書、提案和會議內容與非評審員分享。
他說,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採取,並將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去發現、解決和防範這些風險。他還說,目前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在調查140名可能涉及學術誠信和受外國影響的科學家。不過,勞爾沒有說明這些學者是否都來自中國。不過,他特別表示,因為違法或是違規被調查的學者也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去年年底就已經披露,美國有小部分受聘於NIH等美國聯邦機構的外國研究學者,私下接受中國資助,違規轉移美國智慧財產權。
能源部科學辦公室主任克裡斯多夫·福爾(Christopher Fall)則強調,從今年6月起,美國能源部禁止其研究人員參與中國、俄羅斯、朝鮮以及伊朗等敵對國家的人才招募計畫,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千人計畫”。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科學與工程辦公室主任麗蓓嘉·凱瑟(Rebecca Keiser)在聽證會上說,國家科學基金會也有類似的禁令,禁止國家科學基金會人員參與外國的人才計畫。她說,她所在的機構還要求那些可以接觸敏感事實審查和資訊的人必須是美國公民或是正在申請美國國籍的人。
聯邦調查局和國務院也有措施
另外,參加作證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務院的代表也表示,他們所在的機構也在採取措施,限制中國盜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風險。
美國聯邦調查局反間諜部助理主任約翰·布朗(John Brown)在證詞中說,聯邦調查局去年開始增加對參與“千人計畫”學者的逮捕和起訴的曝光率。他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政府刪除“千人計畫”的名單。
他還說,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56個辦事處都建立反間諜小組, 並加強了與當地大學和企業的密切接觸,讓他們意識到中國人才計畫的風險。
美國國務院負責領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愛德華•拉莫托斯基(Edward J. Ramotowski)在聽證時說,國務院加強了對來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審查,特別是那些來學習被美國商務部尖端技術出口管制條例限制的相關技術專業的學生。
[照片]
美國聯邦科研機構代表星期二(2019年11月19日)在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就“確保美國研究機構不受中國人才引進計畫的入侵”的聽證會上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