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9 日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今天在紐約總部開幕。 聯合國經社事務部在論壇上發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顯示,可持續發展目標確立四年之後,世界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進展,但仍面臨巨大挑戰。
聯合國每年舉行一次高級別政治論壇,審查世界在2030年之前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道路上取得的成功,面臨的挑戰,並總結經驗教訓。今年,論壇以“賦予人民權能,確保包容與平等”為主題。
經社理事會主席主席因加·金:前所未有的機會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SOSOC)主席因加·金在論壇的開幕式上表示,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世界各國現在擁有“前所未有的互相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
她說:“這是一個我們聚集在一起的全球時刻……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 積極互動。讓我們都從論壇中獲益“。
論壇將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確立四年來取得的進展,確認“全球、區域、國家和地方層面”在實現目標方面處於何種狀況,並決定向前邁進還需要採取的行動。
因加·金表示,這次會議本身並不是目的,而一個展示經驗和建立夥伴關係的“全球平臺”。她指出, “我們都能相互學習,以便我們能夠將新的經歷帶回去,去實現人類與地球的繁榮的最終目標”。
此次高級別政治論壇為期9天,並將為即將於今年9月舉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提供參考。
因加·金說:“我們希望所有國家和參與者都能在峰會上宣佈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我們必須表明我們對2030年議程的持續承諾”。
經社理事會副主席雷巴科夫:包容與平等至關重要
經社理事會副主席瓦倫丁·雷巴科夫(Valentin Rybakov)在論壇上強調了確保包容和平等的必要性,他同時強調應增強全世界公民權能。
他提請與會者關注2030年議程與他稱之為“五個P”之間的緊密聯繫,即人民(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與夥伴關係(partnership)。
他說: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立即進行改變。我們需要在可持續發展涉及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解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脆弱性,重點關注旨在不讓任何一個人落後的政策,並解決導致財富和權力集中在最上層的機制”。
雷巴科夫指出,反歧視立法仍然是幫助實現性別平等的重要工具。他指出,有必要解決“婦女和女孩承擔的無償護理和家務勞動負擔”,因為這阻礙了她們參與教育和就業。
對於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而言,這意味著需要對目前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刻的變革,包括用“綜合政策”取代“筒倉式思維”,特別是在處理饑餓和貧困問題時。
雷巴科夫說:“現在是加緊努力,實現賦權、包容和平等,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時候了。”
經社事務副秘書長劉振民:立即行動,重申承諾
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傳遞的“強有力資訊”,他呼籲各國“聯合起來”,為所有人創造一個“公平、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
劉振民闡述了世界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面臨的關鍵挑戰,並提醒人們“時間在流逝”。
他說:“最脆弱的人民和國家繼續遭受最大的痛苦,包括處於特殊情況下、衝突中和衝突後環境的國家。” 與此同時, 到目前為止,“全球反應還不夠雄心勃勃”。
劉振民指出,每個人都必須共同努力,通過更好地管理不斷變化的風險並抓住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機會,使2030年議程取得成果。
他強調,“現在必須做出新的承諾並加快行動”。他同時表示,可持續峰會網頁上創建了“線上註冊表”,以記錄相關的行動和落實措施。
劉振民說:“在目前不平等加深和人類苦難加劇的情況下,向世界展示我們如何真正致力於2030年議程的精神和雄心至關重要”。
最後,他鼓勵與會者相互借鑒彼此的知識和專長,為了共同目標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創造可持續的未來,“引領我們走向人人有尊嚴的世界”。
聯合國新報告:氣候變化威脅著可持續發展的進步
在高級別論壇開幕式上發佈的聯合國關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新報告警告說,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國家間和國家內部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正在破壞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進展,有可能扭轉過去幾十年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的許多成果。
報告指出了一些領域取得的進展,例如減少極端貧困、廣泛免疫、兒童死亡率下降和更多人獲得了電力。但報告警告說,全球反應仍不夠雄心勃勃,使最脆弱的人民和國家遭受最多的困苦。
報告的主要發現:
- 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劇需要得到緊急關注。四分之三的發育不良兒童生活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農村地區的極端貧困率是城市地區的三倍;年輕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失業;只有四分之一的嚴重殘疾人能夠領取殘疾養恤金;婦女和女孩仍然面臨實現平等的障礙。
- 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第四個最熱的年份。 2018年二氧化碳濃度水準繼續增加。海洋酸度比工業化前時期高26%,如果以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去,預計到2100年海洋酸度將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100%至150%。
- 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36%下降到2018年的8.6%,但面對一些地區根深蒂固的貧困、暴力衝突和自然災害,減貧步伐開始減速。
- 全球饑餓人口在長期不斷下降之後,又開始呈上升趨勢。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非常清楚的是,需要更深入、更快速和更雄心勃勃的應對行動,來釋放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社會和經濟轉型。”
在氣候行動和生物多樣性等與環境有關的目標中,尤其缺乏進展。聯合國最近發佈的其他主要報告也警告說,生物多樣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同時迫切需要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C 。
古特雷斯說:“自然環境正以驚人的速度惡化:海平面正在上升;海洋酸化正在加速;過去四年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 100萬種植物和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土地退化繼續得不到控制。“
環境惡化正在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極端天氣條件,更頻繁和更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生態系統的崩潰正在造成糧食不安全加劇,使人們的安全和健康惡化,迫使許多社區遭受貧困,流離失所和不平等現象也在擴大。
儘管存在這些威脅,但報告也表明,通過利用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相互聯繫,也存在著寶貴的機會,可以加速進展。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創造就業機會、建設更宜居的城市以及改善所有人的健康和繁榮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