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20日
日內瓦
衛生支出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10%,其增長快於全球經濟增長。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有關全球衛生支出的新報告顯示全球衛生支出快速上漲,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衛生支出平均年增長達6%,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年增長速度為4%。
衛生支出由政府支出、自費付款(人們自己付錢獲得衛生保健服務)以及自願性健康保險、雇主提供的醫療規劃和非政府組織開展的活動等來源組成。
各國政府提供的資金平均佔本國衛生支出51%,而35%以上的衛生支出來自患者自費。這種情況的一個後果是,每年有1億人因此陷入極度貧困。
報告強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用於衛生的國內公共資金支出正在增加,中等收入國家得到的外來資金正在減少。全世界對自費資金的依賴正在下降,但很緩慢。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增加國內支出對於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和衛生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記住,衛生支出並非成本,它是對減少貧困、創造就業、提高生產率、實現包容性經濟增長以及更健康、更安全、更公平社會的投資”。
自2000年以來,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均政府衛生支出翻了一番。平均而言,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均政府衛生支出為60美元,中高收入國家的這一數字接近270美元。
在政府衛生支出增加的情況下,人們就更不那麼容易因為尋醫問藥而陷入貧困。但是,政府支出分配經過仔細規劃以確保全體人民都能獲得初級衛生保健,它只能減少獲取機會方面的不公平。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新數據顯示,超過半數衛生支出用於初級衛生保健。但在所有初級衛生保健支出中只有不到40%來自政府。
世衛組織衛生系統治理和籌資司司長Agnes Soucat博士說:“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全都認識到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性,並為此於去年10月通過《阿斯塔納宣言》。現在,它們需要落實宣言,將高質量社區衛生保健支出確定為重點”。
報告還探討了外部資金的作用。隨著國內支出增加,外部援助提供資金所佔比例已經下降到不到全球衛生支出的1%。這些外部資金約一半用於三種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雖然報告明確揭示中等收入國家正在轉向由國內資金支持衛生系統,外部援助對很多國家仍然必不可少,特別是低收入國家。
世衛組織的新報告指出了決策者、衛生專業人員和公民可以繼續加強衛生系統的方式。
Soucat博士的結論是:“健康是一項人權。所有國家都需要將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初級衛生保健確定為重點,這是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