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川普關稅威脅,臺灣稱台美在半導體領域互利合作、共創“雙贏”

2025128

 

臺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星期二(1月28日)晚表示,臺灣與美國長期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領域“互助合作”,而且“互信良好”,雙方關係緊密,“共創雙贏”。

郭雅慧是在對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最新發出的與臺灣有關的關稅威脅做回應時作上述表示的。

臺灣行政院經濟部也發表聲明,強調臺灣與美國在半導體以及其他高科技產業領域互利互補的友好關係。

臺灣與美國雖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政治、經濟、貿易、軍事和安全關係十分密切。臺灣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最先進半導體晶片的生產代工基地。台積電不僅是臺灣的護國神山,而且是蘋果(Apple)和英偉達(Nvidia)這樣著名企業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川普星期一表示,他計畫對美國進口的晶片、藥物和鋼材加征高額關稅,以迫使廠商將工廠遷回美國本土。

“在最近的將來,我們要對外國生產的電腦晶片、半導體和藥物徵收關稅,”《日經亞洲》援引川普的話說。他還抱怨說,晶片生產“離開我們去了臺灣”,因此要“激勵”它們回歸,強調晶片製造商不會願意支付“25%、50%、甚至100%的稅收”。

川普在去年總統大選選戰中除了要求臺灣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外,還曾抱怨臺灣“竊取”了美國的晶片產業。

“台美雙方長期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領域上,互助合作且互信良好,關係緊密,共創雙贏,”臺灣中央社援引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的話說。

“未來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保持緊密聯繫與合作,共同面對全球各項挑戰,幫助台美雙方產業與國家利益持續穩健發展,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強化台美關係,”郭雅慧又說。

針對川普的關稅威脅,臺灣經濟部也發表聲明,強調台美在高科技領域的高度互補性。

“臺灣和美國在半導體和其他技術行業相互高度互補,特別是美國設計、臺灣生產的模式為台美企業創造了一個雙贏的商業模式,”路透社援引臺灣經濟部的聲明說。

“(臺灣)未來將繼續關注美方政策,雙方保持密切的接觸與合作,以確保台美產業和國家利益在全球挑戰面前互利發展,”經濟部的聲明又說。

2020年在川普第一總統任期內,台積電回應華盛頓將全球高科技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美國的號召,決定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生產尖端半導體晶片的工廠。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金額隨後已經增加到650億美元。

路透社曾聯絡台積電,尋求對川普談話的評論,但是台積電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臺灣經濟部長郭智輝本月稍早曾表示,川普新政府未來如果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臺灣的半導體因為技術先進,所以在出口方面所受影響應該很小。

“我們的半導體產業憑藉先進制程的技術領先優勢,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影響會很小,”郭智輝當時在一場記者會上說。

路透社表示,川普上星期曾下令聯邦政府相關單位調查美國持續貿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外國不公正貿易和操控匯率的行為。此舉也有可能對臺灣造成新的挑戰。

由於美國對臺灣生產的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需求旺盛,臺灣去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比前年暴增83%,創下總金額111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