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23日
上任不到48小時,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就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為了勝過中國,他的政府將積極推動美國發展人工智慧(AI)及其基礎設施。
川普上任第一天就撤銷了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於2023年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旨在為越來越強大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的開發設置一些護欄,並為隱私、公民權利和國家安全制定其他保護措施。
上任第二天,川普會晤了幾家領先科技公司的領導人,包括Open 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甲骨文(Oracle)董事長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和軟銀(SoftBank)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 Son),宣佈私營部門將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該專案被稱為星際之門(Stargate)。
川普星期二(1月21日)在白宮的一次媒體活動中表示:“從現在開始,星際之門將建設物理和虛擬基礎設施,為下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動力,這將包括建設龐大的資料中心。”
具體來說,星際之門將投資在美國建立多達10個大型資料中心,為人工智慧系統提供計算能力。第一個資料中心已經在德克薩斯州開始施工。高管們表示,私營部門的大規模投資將為美國創造最多可達10萬個就業崗位。
讓人工智慧留在美國
“我們想要做的是,我們希望讓人工智慧留在美國,”川普說。“中國是競爭對手,其他國家也是競爭對手。我們希望人工智慧留在美國,我們將提供人工智慧。我將通過宣佈緊急狀態來提供大量幫助,因為我們有緊急狀態。我們必須把這些東西建起來。”
在場的科技業界領袖借此機會讚揚了新總統。
“我認為這將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項目,”奧爾特曼說。“沒有你,總統先生,我們做不到這一點。”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珍妮特·伊根(Janet Egan)表示,川普發出的所有信號都表明,他在保持美國在先進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目前的優勢一事上是認真的。
“我認為這表明,他將非常清楚如何與私營部門密切合作,使他們能夠加快速度並快速奔跑,”伊根說。“我們還看到他對阻礙美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發展的一些瓶頸採取了直接行動,其中特別關注的是能源。”
ChatGPT的創建者OpenAI一直依賴微軟(Microsoft)資料中心進行計算。據報導,該公司曾與拜登政府討論了建設資料中心時在規劃和許可方面的監管障礙。
OpenAI在本月早些時候發佈的一份政策檔中提到了與中國的競爭,並提出了“擴大美國在人工智慧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的政策建議。
“晶片、資料、能源和人才是贏得人工智慧的關鍵--這是一場美國能夠而且必須贏得的競賽,”這份檔說。 “全球基金中據估計有1750億美元等待投資人工智慧專案,如果美國無法吸引這些資金,它們將流向中國支持的項目--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球影響力。”
技術貿易協會NetChoice政策主管派翠克·赫德格(Patrick Hedger)告訴美國之音(VOA),星際之門的聲明“立即向我發出信號說,在川普新政府的領導下,私人資本現在非常願意入場。”
作為星期一系列行政行動的一部分,川普取消了幾項限制化石燃料開採和發電的現有行政命令。在星期一的白宮活動中,川普還指出,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消耗大量電力,並表示他將為星際之門和其他私營公司投資新能源發電項目鋪平道路。
與中國的競爭
雖然川普星期一立即取消了拜登的許多行政命令,但他似乎並未對這位前總統的其他一些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舉措採取行動。去年,拜登採取了多項措施限制中國獲取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尖端技術,具體來說,限制了企業向中國公司出售先進半導體及其生產機器的能力。
伊根說,在這個問題上,川普和拜登似乎意見一致。
“我認為,還必須注意川普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延續性,”她說。“他也認為這是一種國家安全風險和國家安全當務之急。......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期待看到這種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的態度是與持續努力瞭解和管理新興風險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網路、核、生物風險,以及更強有力的出口管制和執法方法。”
速度與安全
Unanimous AI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家、幾十年來在該領域享有盛譽的路易士·羅森伯格(Louis Rosenberg)告訴美國之音,他認為兩黨一致同意,人工智慧需要快速發展,但也要以負責任的方式發展。
“在最高層面上,兩黨在前沿人工智慧面臨的風險不斷加劇一事上沒有分歧,”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雙方都意識到,隨著人工智慧變得越來越智慧和靈活,尤其是大規模發佈自主式人工智慧時,將需要採取重大的安全保障措施。”
羅森伯格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美國如何在確保部署的系統安全可靠的同時,保持人工智慧發展的全球領先地位。
“我猜想川普政府將通過部署自己的有針對性的政策來應對人工智慧風險,這些政策不像拜登的行政命令那樣廣泛,但可以更快地應對真正的威脅,”他寫道。“拜登的行政命令在發出人工智慧警報方面非常有用,但從實際角度來看,它並沒有為重要的新興風險提供有意義的保護。”
“最終,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快速推進人工智慧發展,快速推進人工智慧保護。我們需要在兩個方面都加快速度,”羅森伯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