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9日
可持續發展目標
政府緬甸狀語從句: 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天簽署了一項多年協議,旨在創造條件幫助改善緬甸的營養和食品安全狀況,同時保障並可持續地管理自然資源的使用。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暨糧農組織亞太區域代表卡迪瑞桑(Kundhavi Kadiresan)今天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農業部門在通過農業多樣化和農村創收來解決持續的食品不安全和營養不良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對外經濟關係司總幹事吳丹昂覺(U Than Aung Kyaw)和糧農組織駐緬甸代表范曉傑今天簽署了這份“國家計劃框架”(國家計劃框架)。
該協議是在與緬甸規劃和財政部以及相關職能部委,民間社會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發展夥伴進行密集的磋商之後發布的。
這一計劃尤其試圖幫助緬甸政府實現三大主要目標:促進食品,營養安全;加強對土地,森林,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治理和可持續管理;促進地方社區和農戶對自然和人道災害,氣候變化,跨境和新出現的傳染病風險的抵禦力。
雖然緬甸在主食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糧食不安全,尤其是季節性的糧食不安全仍然是緬甸全國各地關切的問題,並可能由於氣候及與天氣有關的衝擊和導致社會不穩定的事件而進一步惡化。
在過去數十年內,緬甸營養不良數據迅速下降0.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的比率從1990年代的約40%降至2016年的不足30%,但此後進展已經放緩。
卡迪瑞桑表示,“由於緬甸近三分之一的兒童仍發育不良,該國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即到2030年實現零飢餓。但緬甸政府和糧農組織已經創造並發布了這一綜合框架,這將帶領我們進一步走上清晰的解決之道“。
Photo:一名女孩穿過緬甸實皆省的荒蕪農田。洪水掩埋了寶貴肥沃的土壤,使其變得堅硬並且裂開,從而使土地耕作變得更加困難和成本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