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21日
歐盟正面臨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壓力,兩國就是否應該禁止華為的設備,展開激烈交鋒。歐盟(EU)執委會副主席安西普(Andrus Ansip)週三表示,儘管沒有證據顯示華為從事間諜活動,但歐盟仍必須評估使用華為電信設備的風險。
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公司華為因與中國政府的關係而受到西方的密切關注。美國尚未拿出任何華為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但指出中國的《情報法》規定,中國國內任何組織和公民要“依法支援、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
兼任歐盟數位市場事務執委的安西普表示,華為受制於中國情報法律的事實令人擔憂。
安西普在一次網路安全會議上表示:“由於這些情報方面的法規,我們必須應對風險評估。當我們有足夠的確鑿證據向公眾提供時,就已經太晚了。”
在圍繞華為展開的全球科技戰中,歐盟面臨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壓力,其成員國尚未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
美國政府正督促其歐洲盟友阻止無線運營商使用華為的技術和設備。美國副總統彭斯週六在慕尼克國際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的法律要求(華為這樣的公司)為北京龐大的安全機構提供方便可以獲取其網路和設備中的任何資料。”
隨後上臺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對此展開猛烈回擊,督促歐洲把自己的利益擺在優先位置。
楊潔篪用英語說道:“中國法律不要求企業安裝後門或收集情報。華為作為一家公司正與歐洲國家密切合作。”
目前,歐盟28個成員國在如何保護其通訊系統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使得華為搶先一步在東歐和部分在債務危機期間接受中國投資的國家中擴展市場。替換華為的設備來升級網路,意味著更多的運營挑戰和成本。
在雙重壓力下,一些較小的歐盟成員國希望歐盟採取統一立場,避免自己成為中國報復的目標。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奧爾特爾(Janka Oertel)在上週五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5G已經成為檢驗歐洲團結的另一個試金石。其他人希望德國表態。較小的歐盟成員國希望歐盟在這個問題上採取共同立場,這將使它們免受北京方面潛在憤怒的直接關注。”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週二表示,在華為問題上,他的部門“仍然與其他部門討論相關議題”,但德國資訊技術安全局(BSI)早前的測試顯示,沒有證據證明華為可以利用它製造的產品進行間諜活動。
除了德國,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早前也指出,如果採取適當保護措施,可以把華為網路設備所帶來的風險降至“可以控制”的水準。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科技政策部門主管萊維斯(James Andrew LeWis)告訴美國之音,西方國家雖然一致認同華為帶來的網路安全風險,但各國採取的應對措施不盡相同。有些人更喜歡不禁止華為,但用不同的方法來降低風險;有的人則喜歡完全禁止;一些人希望在私下而不是公開宣佈這項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