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14日
美國與中國的對峙正延續到美國學術和研究機構,國會議員欲限制中國留學生參與美國高校“敏感”研究專案,以打擊美國大學的知識盜竊行為。但教育工作者擔憂,更多的審查可能會傷害美國的創新能力。
印第安那州眾議員吉姆·班克斯(Jim Banks)週二提出一項議案,要求成立一個由教育部領導的特別工作組,負責制定一份“敏感研究專案清單”,其中涉及美國國防部、情報機構和能源部資助的項目。
這個工作組將監督高校的外國學生參與這些專案的情況。如果沒有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豁免,現在或過去擁有中國、俄羅斯、伊朗或朝鮮公民身份的學生,將不許參與這些項目。
該法案沒有具體規定任何執行機制,只是籠統的表示,“該專案的聯邦資助機構將決定適當的行為方針”。
這項由兩黨議員支持的議案提出之際,美國和中國正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盜竊,並遏制中國追求技術霸權的行動。這一對峙已經波及到美國學術和研究機構。去年6月,美國國務院把在敏感研究領域學習的中國研究生的簽證,有效期限從5年縮短為1年。
班克斯議員在聲明中寫道:“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可能會使用顛覆性的策略,在美國大學的主要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案中獲得立足點,從而建立一個將資料和資訊傳回中國大陸的管道。”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美國學術機構提供合作和開放的環境,使其容易遭間諜滲透。
美國全國學者協會主席彼得·懷亞特·伍德(Peter Wyatt Wood)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的科學和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學院和大學,通常由公共資金資助。但教員們往往在安全方面鬆懈,在歡迎外國學生的同時,很少注意複製機密甚至偷竊設備的可能性。”
據班克斯提議的這份《2019保護我們的大學法案》,教育部的特別工作組必須每年兩次向國會報告調查結果和建議,還必須向大學提供有關間諜活動威脅的資訊和最佳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任何特別風險。
但部分專家指出,更多的審查可能會阻礙科學創新,損害高校對人才的吸引力,並打擊美國的華裔科學家。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通訊主任道格拉斯·貝爾(Doug Barry)告訴美國之音,這種政策的制定忽視中國學生對美國做出的貢獻。
貝爾說:“這些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為我們當地經濟做出貢獻,與美國學生分享重要的文化和其他知識,把美國價值觀帶回他們的祖國。許多人最終在美國公司工作,或在這裡創辦自己的企業。”
根據國際教育學院(IIE)的資料,2017年,在美國的大學和學院就讀的約109萬名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424億美元。國際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國際學生流動性的教授珍妮·李(Jenny Lee)認為,這個政策變化突顯其背後的種族主義色彩。
珍妮·李對美國之音說,這些限制“以公民身份為基礎,將對中國學生造成他們是‘間諜’的不公平的懷疑”。
珍妮·李說:“更好的解決方案是考慮更通用的安全許可,而不是針對廣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