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8日
紐約市
大多數人來說,美國夢的定義是擁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僅不賣房,甚至不租房,而是選擇大家一起當室友,也就是所謂的共享住宅,各租各的臥室,有的有私人浴室,共用使用廚房和客廳等空間。我們的記者訪問了紐約市布魯克林一個共享住宅,看看他們為什麼選擇另類的美國夢。
巴西雕塑家塔西婭·杜爾特追隨她的夢想來到紐約市,在這裡,她找到了新的伙伴、新的項目和新的家庭。
杜爾特說:“我來到時候獨自一人,現在我有了朋友,有了合作夥伴,還有了很棒的社交圈,不容易,特別在紐約市,在這裡即使周圍有很多人,你也會感到孤獨。”
杜爾特住的是布魯克林前哨俱樂部擁有的8所共享住宅之一,共同創辦人之一塞吉·斯塔羅斯汀是烏克蘭人,他說,杜爾特是典型的房客,他說,共享住宅是為25歲到40歲的人創辦的,他們有的在找工作、有的是單身,有的是新來乍到。
斯塔羅斯汀說:“比如,我們有的客人是來紐約學習編程的,他們40歲左右,在這裡沒有熟人。”
通常,共享住宅比公寓便宜,租期也更加靈活,同時還給房客一種社團意識。
斯塔羅斯汀說:“我們住在同一個社會,通過數碼連接,可是卻很孤獨。我們可以在網上有幾千個朋友或粉絲,可是卻沒有人可以談話,或者一起和啤酒或咖啡。”
共享住宅居民常常一起活動,從打籃球到參觀博物館,都由一個住宅領袖來組織。
迦勒·西蒙斯是住宅領袖,他說:“作為住宅領袖,我的責任是幫助新來的人搬家,幫助他們參觀住宅,了解共享住宅是什麼概念,和作為成員的重要性。我們相互幫助,我為大家組織活動,我們馬上要舉辦燒烤活動,還有很多體育活動等等。”
可是,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室友怎麼辦?斯塔羅斯汀說,共同住宅的領袖接受過調解衝突的培訓,在篩選申請的時候,就排除那些會鬧事的人。
來自危地馬拉的房客奧斯卡·奧喬亞說:“有的人只住兩個星期或一個月,可是我在這裡住了9個月,我見過來來往往的很多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前哨俱樂部從兩年前創辦以來,至今已經成為紐約市第三大共享住宅了。斯塔羅斯汀和合作夥伴相信,由於住房越來越貴,共享住宅會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遲婚姻和買房計劃,這種新型的居住形式可能是美國夢演變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