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新藥”無疫苗防“新冠”,主意不錯但前路漫長

2020521

 

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日前對媒體說,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望研發出一種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藥物,甚至無疫苗也能預防病毒。美國醫學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有潛力”,但若付諸現實,前途仍然漫長。

新冠病毒疫情自去年年底首次在中國爆發之後,已經蔓延到全球大多數國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藥物和疫苗。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各顯神通,正在夜以繼日地爭先研發藥物和疫苗。

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星期二(5月19日)對媒體透露,他們的一家實驗室一直在研發一種藥物,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此藥有能力阻止新冠病毒病在全球的大流行。

 

參與研發工作的科學家表示,這個團隊的科研人員正在測試的一種藥物,不僅可以縮短感染者的恢復時間,甚至可以提供對病毒的短期免疫。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專案的蘿拉·卡恩醫生(Dr. Laura H. Kahn/Princeton University) 對美國之音表示,根據她的專業判斷,這項研究或許“有潛力”。

北京大學這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成果報告,5月17日發表在生物科學期刊《細胞》(Cell)雙週刊上。這個科研計畫的主要科學家謝曉亮對法新社說:“即使沒有疫苗,我們也能用這種有效的藥物來阻止新冠病疫情大流行。”

 

沒有疫苗,也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真有這樣的特效藥物研發成功,對全球目前苦於既無治療藥物,又無預防疫苗的困境,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普林斯頓大學的蘿拉·卡恩醫生對美國之音說,北京大學科學家研發的這種藥物,是一種使用個人抗體(來自新冠病毒症[COVID-19]康復患者的抗體)開發的生物製劑。這個過程被稱為“被動免疫”。

卡恩醫生解釋說:“它類似於哺乳期的嬰兒在哺乳期間攝入其母親的抗體,因而母體抗體有助於保護嬰兒免受感染。這些來自新冠病毒康復患者的抗體,理論上應該有助於中和病毒的毒性;取決於這種抗體在人體中停留的時間長短,能有助於預防這種疾病。”

 

盛宗梅醫生是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Dr. Zongmei Sheng/NIAID)的疫苗專家。

盛宗梅醫生對美國之音說:“我不會把它稱作是‘藥物’。這其實就是一種抗體,就像目前一些醫院利用康復新冠病人的血漿治療一樣。因為康復病人的血漿裡含有免疫反應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夠導致明確的臨床改善。”

盛宗梅醫生說,由於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能夠抵禦這種病毒,“因此它既可以用於治療,也可以用於預防。”

 

北京大學科學家的這份研究報告在引言中說,研究團隊“透過高通量單細胞RNA和VDJ測序,從60名康復患者的抗原富集B細胞快速識別SARS-CoV-2中和抗體”。報告的主要結論是:“人類中和抗體,可以透過高通量單B-細胞測序來有效地發現,用於應對全球大流行傳染病。”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疫苗專家盛宗梅醫生,對此項研究表示謹慎樂觀。

盛宗梅醫生說:“由於康復患者身上的血漿不能大規模生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嘗試使用單B-細胞,以期能夠大量生產。這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這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不知道最終能否成為現實。”

 

北京大學這個團隊的主要科學家、北京大學基因組學高級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Sunney Xie/Peking University)日前接受法新社獨家採訪時表示,這種藥物在動物試驗階段已獲得成功。

謝曉亮說:“我們向受感染的小鼠注射中和抗體,五天后小鼠的病毒載量減少2500倍。這意味著這種潛在的藥物具有治療的功效。”

鑒於目前此研究剛剛完成小動物臨床試驗,通向成為治療新冠病毒病(COVID-19中國稱“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的道路到底還有多長?

 

普林斯頓大學的蘿拉·卡恩醫生(Laura H. Kahn)說:“在獲准廣泛使用之前,必須進行階段I、II、III,三個不同階段的臨床研究,以評估其療效和安全性。這些臨床研究階段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我無法給出確切的時間框架。”

北京大學團隊在《細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題目是:《透過康復患者B細胞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鑒定針對新冠的有效中和抗體》。

《細胞》官網介紹該刊物“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領域具有非凡意義的發現,包括但不限於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免疫學、病毒學和微生物學、癌症、人類遺傳學、系統生物學、信號、疾病機制和治療。”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