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9300萬殘疾兒童最有可能“被拋在後面”

 

 2019年3月4日 

 

 人權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 巴切萊特今天表示,世界上的9300萬殘疾兒童“最有可能被人遺忘,他們的聲音最有可能不被人們聽到,各國應該為這些兒童做更多的工作。 

在巴切萊特人權理事會一項有關殘疾兒童的主題活動上發表講話指出,殘疾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暴力,虐待和忽視。她強調,殘疾兒童應與所有兒童享有同樣的權利。 

她說,賦予殘疾兒童權力取決於這些權利得以實現,特別是平等的受教育權。她強調學習可以讓每個人發揮潛力,擺脫貧困和剝削。 

巴切萊特表示,“殘疾兒童必須在影響其生活進程的所有事務中擁有發言權,必須被賦予充分發揮潛力和享受充分人權的權力 - 這要求我們改變態度和環境因素。” 

她指出,對殘疾兒童的歧視可以從一出生就開始,從當局選擇不登記出生的殘疾兒童到將他們安置在護理機構之中。 

巴切萊特指出,阻止殘疾青少年融入社區,妨礙他們施展行使自己權利的能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繼續被隔離在特殊學校,機構和庇護所之中。 

與此同時,殘疾人權利問題特別報告員卡特琳娜·德萬達斯·阿吉拉爾在活動中表示:“這是一種導致排斥和邊緣化的模式所留下的遺產。” 

她指出,“我們不能再讓孩子被隱藏和孤立起來,殘疾兒童必須有機會去憧憬一種充實幸福的生活。” 

 

 

阿吉拉爾在人權理事會發言時指出,殘疾兒童“面臨恥辱,歧視,偏見和障礙。他們被拋棄,被忽視,被社會排斥,被隔離,受到過度保護,得不到無障礙環境以及所需要的服務和支持。“她表示,三分之一的學齡殘疾兒童未能上小學,而有學習困難的兒童遭受性暴力的可能性幾乎是同齡人的五倍。 

來自摩爾多瓦一個非政府組織的兒童權利倡導者克羅皮維尼奇描述了她遭受歧視的經歷。 

克羅皮維尼奇:“由於殘疾,我在五歲的時候被送進了一個機構,因為那是我唯一能接受教育的地方你可以想像:一個五歲的孩子被送到一個巨大,寒冷,散發著異味的的建築中,父母被教育工作者取代,和另外11個孩子共用一個房間,穿著同一種衣服,按照學校的規定去生活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在那裡呆了五年後,克羅皮維尼奇回到了家,並受益於可以允許殘疾兒童進入主流學校就讀的改革,而進入她所在村莊的學校上學。 

克羅皮維尼奇:“無可爭議的是,童年註定是人生中最美麗也是最脆弱的一個階段。在童年時,孩子依賴成人。殘疾兒童可能會繼續依賴他人,終生處於脆弱狀態......我現在問自己,對全世界成百上千萬的殘疾兒童來說,讓他們依賴他人生活是正確的嗎?“ 

 

 

 

Photo:一名殘疾兒童參加印度比哈爾省切爾基市一個中心的活動。作為修訂課程的一部分,兒童參與語言發展,認知發展,身體發展,社會和情感發展以及建設性發展。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