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18 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聯合發佈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世界各地數十億人繼續遭受缺乏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困擾:全世界約有22億人沒有安全管理的飲用水服務,42億人沒有安全管理的衛生服務,30億人缺乏基本的洗手設施。
聯合報告對2000至2017年世界在飲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方面的進展進行了評估。報告對不平等現象給予了特別關注並發現,雖然在實現普遍獲得基本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提供的服務品質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
兒基會負責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問題的副主任納勒爾(Kelly Ann Naylor)表示,僅僅只做到“提供”還不夠。如果水不乾淨、不能安全飲用,或者距離很遠,如果去廁所的路上不安全或廁所有限,那麼就不算是為世界兒童提供了這些基本服務。她指出,“窮人和農村社區的兒童及其家人最有可能被拋在後面。如果我們要彌合這些經濟和地理差距並實現這一基本人權,政府就必須對其社區進行投資。“
自2000年以來,已有18億人獲得基本的飲用水服務,但這些服務的可及性、可用性和品質存在巨大的不平等。據估計,十分之一的人口,即7.85億人仍然缺乏基本飲用水服務,其中包括1.44億人仍在飲用未經處理的地表水。資料顯示,生活在農村地區的10人中有8人無法獲得這些服務;在四分之一的國家中,根據對不同財富群體的估計,最富裕人群的基本服務覆蓋率至少是最貧困人口的兩倍。
世衛組織負責公共衛生、環境和社會決定因素問題的主任內拉(Maria Neira)表示,各國必須加倍努力,否則將無法在2030年前實現普及飲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目標。她說, “如果各國未能加強環境衛生、安全用水和個人衛生方面的努力,我們將繼續面對很久以前就已被列入歷史書籍的疾病:腹瀉、霍亂、傷寒、甲型肝炎,以及被忽視的熱帶病,包括沙眼、腸道蠕蟲和血吸蟲病。投資于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成本效益,並且對社會有益,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礎。“
自2000年以來,已有21億人獲得了基本的環境衛生服務,但在世界許多地方,垃圾和廢物並未得到安全管理。報告還顯示,仍有20億人缺乏基本衛生設施,農村地區的七成人口以及最不發達國家三分之一人口都缺乏基本衛生設施。
自2000年以來,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減少了一半,從21%降至9%,23個國家實現了近乎消除這種現象,即只有不到1%的人口露天排便。然而,全球仍有6.73億人露天排便;更糟糕的是,在39個國家,露天排便的人數實際上增加了,其中大部分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報告期間,該地區許多國家的人口增長強勁。
報告還顯示,2017年有30億人在家中缺乏肥皂和水這些基本的洗手條件。最不發達國家近四分之三的人口沒有基本的洗手條件。每年有29萬7000名5歲以下兒童因與水、環境和個人衛生不足相關的腹瀉而死亡。衛生條件差和受污染的水也與霍亂、痢疾、甲型肝炎和傷寒等疾病的傳播有關。
兒基會負責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副主任納勒爾強調,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可及性、品質和可用性方面彌合不平等差距應該是各國政府投資和規劃戰略的核心。減少這方面的投資將以犧牲後代的利益為代價,並使數十年來所取得的進展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