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28日
健康及衛生
在3月1日“ 零歧視日 ”,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呼籲各國審查其法律狀語從句:政策中的歧視性條款,並做出積極改變,以確保平等,包容和保護。
從2014年起,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將每年的3月1日確定為世界“零歧視日”,以維護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尊嚴,號召更多人消除狹隘偏見,並推動實現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的全球目標。
艾滋病規劃署表示,2018年,一些國家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改變了歧視性的法律和法案。例如,印度最高法院廢除了“刑法”第377條,這一條款將同性性關係定為刑事犯罪;菲律賓降低了自願進行艾滋病毒檢測的年齡,15歲以上的人不需徵得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而可以進行檢測;馬拉維也取消了將不披露艾滋病毒感染狀況,暴露和傳播艾滋病毒定為刑事犯罪的條款。
在“零歧視日”,艾滋病規劃署重申“世界人權宣言”所載的每個人的平等,尊嚴和價值,並呼籲採取行動,改變歧視性法律和做法,因為這是獲得保健和其他服務的重大障礙。
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西迪貝表示:“由於歧視性的法律和慣例,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侵犯人權事件法律必須提供保護,而不是造成傷害所有國家都必須仔細審查其法律和政策,以確保所有人毫無例外地獲得平等和保護“。
到2018年,世界各地還存在著大量歧視性法律:
•至少有20個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實行某種形式的旅行限制。
•在約29個國家,婦女需要得到丈夫或伴侶的同意才能獲得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務。
•在59個國家,在法律,法規或政策中因婚姻,工作或居住許可或對某些人群進行強制性艾滋病毒檢測。
•17個國家將變性人定為罪犯。
•45個國家制定了法律,要求18歲以下的青少年必須獲得父母同意才能接受艾滋病毒檢測服務。
•33個國家在法律中對毒品犯罪判處死刑。
•全世界至少67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性性關係定為刑事犯罪。
個人,民間社會組織,議員和捐助組織可以採取具體行動來改變歧視性法律:
•通過議會程序和議員投票改革或取消法律。因此,提高議員的意識至關重要,菲律賓和馬拉維修訂了有關艾滋病的法律就是因為議員們認識到了其中的弊病。
•在許多國家,法院有權廢除具有歧視性的法律。如果受法律影響的個人或組織採取法律行動,就有可能在要求修改法律的訴訟中勝訴。印度最高法院去年廢除“刑法”第377條,這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在一些國家,人們或政治家還可以通過請願提出法律修改意見,並要求進行全國投票或公民投票。這是瑞士立法的標準方法。
Photo:2018年初,這名秘魯年輕人於被診斷出艾滋病毒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