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在他的半自傳體喜劇《拉米》中,拉米·優素福調侃了千禧一代阿拉伯裔美國穆斯林的日常生活。優素福說他的喜劇很有趣,充滿黑色的諷刺,而且很接地氣,目的是消除人們對美國穆斯林的成見。
半自傳體喜劇《拉米》: “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夥計,我看著我的父母,他們那麼堅強,他們怎麼知道上帝會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是的,我吃了禁果,即使我還沒結婚。那又怎樣?那就是說我不是一個好穆斯林?”
喜劇演員拉米·優素福表示,他製作喜劇《拉米》的目的是讓他筆下的阿拉伯穆斯林移民角色與美國觀眾產生共鳴,不論他們的文化、年齡或宗教信仰如何。
拉米·優素福說:“我想關注一個阿拉伯穆斯林家庭,展示他們真正面臨的問題,展示他們的人性,並真正突出一個擁有更多現代精神的故事。”
這部劇講述了在世俗的美國踐行伊斯蘭教、幾代人移民家庭的差異、性別、職業和婚姻等問題。在這段視頻中,拉米正在接受一位准新娘的採訪。
新娘:“那麼,你這一生的目標是什麼?”
拉米:“這一生?”
新娘:“是的,在審判日之前。”
拉米:“啊……你知道,我不太做宏大規劃……”
優素福說:“有太多的人說,‘天哪,這太像我了’或‘這太像我經歷過的事情了’。”
“這個齋月,我真的想以正確的方式來度過。這是奇怪的一年。我只是想做個好人。”
許多人來到維吉尼亞州北部的達爾希吉拉伊斯蘭中心,在神聖的齋月裡祈禱和開齋,他們對這種情緒很熟悉。
伊斯蘭中心的賽義夫·拉赫曼說:“試著將你對信仰的理解與互相幫助、樂於助人聯繫起來,試圖生活在精神層面。在社交媒體、物質和激烈競爭、工作和諸如此類的東西的推動下,生活變得有些困難。”
清真寺有單獨的區域供男性和女性使用,以減少祈禱時的社交和分心。但拉米取笑了一種潛在的性別歧視,即男性在很大程度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大的空間。
半自傳體喜劇《拉米》:“我的意思是,夥計,女性祈禱區聽起來很糟糕,你去過那兒嗎?”
朋友:“沒有,這是女性祈禱區,沒有人去,除了女人。”
撇開玩笑不談,對於像法蒂瑪這樣的年輕阿拉伯裔美國穆斯林女性來說,伊斯蘭教是她們身份的組成部分。
達爾希吉拉伊斯蘭中心法蒂瑪說:“有時很難。我必須穿得很保守,人們可能會看著我,告訴我外面有點熱。但我不認為這是針對我個人的,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和拉米在銀幕上的角色一樣,侯賽因·高爾也看到了阿拉伯穆斯林之間的代溝。
達爾希吉拉伊斯蘭中心的侯賽因·高爾說:“我認為尤其在現在的科技推動下,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代際變化。我認為宗教是人們自行選擇的東西,而不是必須繼承的東西。”
對於喜劇演員以及電視劇中的角色拉米來說,信仰伊斯蘭教是他個人的選擇,也是他美國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賽義夫·拉赫曼也有同感。
賽義夫·拉赫曼說:“事實上,我已經厭倦了為自己是穆斯林而道歉,因為沒有理由。我是美國人,我是穆斯林,我想這就是我和其他美國穆斯林厭倦了試圖解釋的原因。”
Photo: Webs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