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08月04日星期二
北京—聯合國艾滋病防控機構最近說,全球艾滋病應對要在2020年達到“三個90”的治療目標,未來五年的當務之急是“診斷數百萬艾滋病感染者和使其獲得可挽救生命的所需藥物”,艾滋病治療必須是可及的並有財務上可持續的支持來擴大範圍。中國的艾滋病防治權益人士則表示,聯合國治療目標的設定“不切實際”,基本上可被認為是流於“政治口號”;而對於中國來說,藥品專利阻礙是中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政府對國際基金進入的限制導致中國艾滋病防治陷入低谷和困境。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上星期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呼籲貿易談判者支持政府部門在公共衛生和藥物可及性的承諾。聲明說:“在全球慶祝實現了1500萬艾滋病感染者接受了治療並承諾在2030年結束艾滋病的流行時,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提醒有迫切需求的國家需確保正在談判的新貿易不會阻礙藥物的可及。”
所謂“三個90”的治療目標是:90%的艾滋病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情況;90%的人知道自己的治療狀況;90%的人達到了遏制病毒。聯合國艾滋病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艾滋病應對的一個關鍵時期,其將決定是否我們可以在2030年結束艾滋病作為公共衛生的威脅。”
賈平是北京“公共衛生治理項目”的創立者和負責人。賈平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聯合國治療目標的設定有些不切實際,所謂三個90,基本上可被認為是政治口號。多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在治療上也推出宏大目標,最後不了了之。”
賈平認為疫苗的開發、預防及治療原則的普及,顯然是逐步控制住艾滋病的關鍵。1995年生效的《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最大程度地保護了藥品專利,雖然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那些自稱創新和發明者的藥廠對利潤貪得無厭的追求和違法倫理的定價要求,卻嚴重阻礙了受疾病威脅的人們獲取拯救生命藥物的可及性,是對知識產權制度的濫用。
亞洲促進會是一家總部設在紐約的國際權益宣導組織。亞洲促進會駐北京權益宣導人沈婷婷認為,對於中國來說,治療艾滋病和其它危及生命疾病的專利藥品的可及是中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沈婷婷列舉了陸勇網購印度抗癌藥物“格列衛”被起訴和撤訴的案例,來說明艾滋病治療藥物可及的重要性。陸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迫於中國市場進口藥天價的壓力,陸勇通過網絡在印度為自己和病友購買印度藥品而被以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此後不久,檢察機關又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
沈婷婷對美國之音說,中國艾滋病防治面臨的另外一個重大問題,是政府對國際基金准入的限制。中國的艾滋病防治事業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主要是由國際資金支持,而目前政府對國際基金進入的限製成為中國艾滋病防治所面臨的最大障礙與挑戰。
沈婷婷說:“近年來國際資金逐漸退出,中國政府也承諾全力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特別是草根組織的防治力量。目前,中國的艾滋病項目幾乎全部由政府出資。但是,政府替代國際資金的同時,也逐漸加強了對國際基金進入的限制。”而中國國內運行的艾滋病防治項目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預防、治療和關懷。但是,關注歧視、法律和人權的項目和機構,以及未能在政府註冊的機構已經“難以生存”。
公共衛生治理項目負責人賈平認為,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最大的障礙,在於思想意識形態壁壘和管理上人文學科研究的缺失。賈平說:“最近佑安醫院的一個研究證明,中國對男-男性行為者艾滋病干預模式是失敗的。我認為核心在於不重視人文研究,對倫理、法律、管理、公共參與和細微政策討論的不重視,導致抗艾'流行病學化'。”
賈平認為,對邊緣人群權利保障的不充分,也是重要原因,涉及意識形態問題。可以說是中國艾滋病防治中“人文學科集體缺位的惡果”,中國正在為這一不正確的管理模式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