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近年來,中國大舉購買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而其對於外國電影的限制,也已經導致電影公司與電影明星們開始自我審查。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民主研究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emocratic Studies)主席香緹.卡拉提(Shanthi Kalathil),撰寫了一份報告 “超越防火長城:中國如何成為全球資訊強權”。卡拉提接受美國之音黃耀毅的專訪,分析中國如何利用好萊塢,出口它的軟實力。
美國之音黃耀毅:“讓我們回頭來談談比較晦暗不明的影響力,如好萊塢等等。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宣傳'通常很容易就會被識破。當人們看到一個宣傳的作品,他們會認出來那是宣傳品。所以透過好萊塢、透過其他途徑,請告訴我們中國還使用那些手段,試圖贏得這場資訊戰?”
“民主研究國際論壇”主席 香緹.卡拉提:“好萊塢的例子是很有趣的,起源是,中國對一年有多少部外國電影能在中國上映有限制。因為這樣限制性的競爭,許多外國電影公司,包括好萊塢的公司,真的很想試著進入那個市場。對於某些好萊塢的國際大片,中國票房已經對它們越來越重要。所以如果它們無法在中國造成轟動,那對於某些電影的成績將會有很大的衝擊。這呈現出了很大的誘因,這些電影要能進入中國市場並且表現出色。所以因為這些誘因,許多電影公司增加動機,確保某些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影,絕對不會因任何原因被審查或阻擋,因為它們想要獲得最多的觀眾。所以這些電影公司在製作電影的時候,越來越著眼於中國市場。從一開始,就去除掉有可能冒犯到中國敏感神經的內容。要進入中國的外國電影,必須要通過某些標準才能上映,因此有專為中國市場而修改拍好的電影。事實上過去一直是這樣,現在也一直在發生。如今是電影在構思階段,就開始配合中國市場,以及配合中國政府的敏感神經。所以你可能在電影中完全看不到從中國來的壞人,或者是優先展示中國政府正面形象,所以你會看到對於中國、中國政府、中國科技成就,有著正面的描述。所有這些元素,都進入了在全世界的電影製作過程。”
美國之音黃耀毅:“我想到與你所說的一個相關例子。之前上映的電影《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將原創中原本是西藏僧侶的一個角色,改變成白人女性角色。而製片方的說法是,因為他們不想要觸怒中國,而導致這部電影在中國被禁演,或是被審查。這也令我想到中國政府一直恐嚇許多明星、音樂家,例如支持西藏的碧玉(Bjork),或是臺灣藝人,甚至韓國的演員。我們是否在西方的好萊塢也看到相同的寒蟬效應呢?而在大學校園、學術界,是否也有相同現象?”
“民主研究國際論壇”主席 香緹.卡拉提:“我想,好萊塢明星跟電影製片體系越來越清楚中國是個大市場,我不能談論某個個案,但我想許多國際巨星瞭解到,不要說或是做一些在那方面有爭議的事情,因為未來電影的票房是否成功需要靠它。關於大學,已經有許多文章談論孔子學院的影響,基本上那是中國教育部辦的。孔子學院是中國幾年前啟動的一種公共外交手段,它的目的是要鼓勵並增進對中國文化跟中文的理解。但某些大學發現,孔子學院衝擊了校園中的學術自由。舉例來說,它們不容許討論某些議題,雖然它們宣傳說自己僅僅是語言文化的交流,但卻有政治的元素在內。而且當孔子學院要進入校園時,這點通常都沒有被討論到。”
在最後一集當中,卡拉提將分析中國如何恐嚇並且改變媒體,借此奪取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