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讓中國三家互聯網巨頭擁有巨大影響

2017年6月15日

中國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將會影響中國的大片商業市場,因為這些公司掌握千百萬消費者以及他們社會行為的資料。這種讓人驚歎的能力,來自政府鼓勵發展“大數據”。這個產業正在中國蓬勃發展。
包括手機公司和零售連鎖店在內的其他企業,也想要把手伸入這個新發現的金庫。他們需要資料資訊來瞭解潛在客戶的購買偏好,根據這些資料流程來設計產品和銷售策略。
中歐商學院行銷學教授蔣炯文說:“大數據有助於改善業務,但不幸的是,你會越來越依賴那三家互聯網巨頭。”

最近的研究顯示,中國7.31億互聯網用戶中,近90%進行過至少一次網上購物,而且通常會使用百度的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網站或手機協力廠商支付。

預測趨勢
蔣炯文說:“人們利用協力廠商支付系統購物。這些資訊也被騰訊和阿里巴巴搜集。這些資料是巨大的,因為他們現在知道了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的資訊。”
這些公司業務廣泛,因此當消費者線上購物,或在實體店用手機應用支付時,這兩類資訊都能搜集到。
阿里巴巴有支付寶,騰訊有微信支付。百度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搜尋引擎,在中國的影響力與谷歌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類似。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科技與經濟專案訪問學者沙茲達·艾哈邁德(Shazeda Ahmed)說:“他們的業務多元化。阿里巴巴是電子商務巨頭。他們獲得的資料涉及廣泛,包括線上購物、帳單支付、透過支付寶等應用預訂的旅行行程。”
她解釋說:“人們利用相同的平臺購物。因為可以在一個平臺做所有這些事,所以這些平臺擁有極為巨大的能量。”
這些公司透過不同服務,搜集到消費者的歷史和即時資料,也讓他們有非常強的預測能力。她說:“在用戶自己可能都還沒有意識之前,他們可以預測用戶想要的下一樣東西是什麼。”

資料交易
大數據的發展,也引發人們對隱私的嚴重擔憂。數千萬甚至上億人使用社交媒體,發佈他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他們在網上的交易資訊也可能遭到洩露。
中國的資料黑市日漸猖獗。兜售資料的人透過侵入官方資料庫或個人運營的網站,來獲得特定個人、商業或群體的各種資料。
中國官員堅持表示,政府有強有力的防範措施。

貴陽大數據中心的一位高級官員說,在大數據中心設立以前,就已經建立非常強有力的防火牆,並且制定嚴格的政策,防止資料從政府洩露出去。有這兩種方式,可防止資訊被洩露給私人公司,被非法使用。
政府在貴陽設立大數據交易中心,鼓勵私企和國企以透明的方式交易資料,説明行業找到資訊的真實價值。這個中心得到一些前往參觀的外國企業的讚譽,但仍有一些問題尚未解答。
印度全國軟體與服務協會主任加甘·薩博哈瓦(Gagan Sabharwal)在參觀後說:“有一個合法的地方交易資料是個想法,但是交易如何能確保資料控制者有權銷售資料,並且不會侵犯到隱私?”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