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新衛星成像技術有助於更準確地預測蝗災

2017年6月14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6月14日發表媒體通報稱,來自衛星的信息正以新的方式應用於對沙漠蝗蟲群有利繁殖條件的預測,這是歐洲空間局科學家與糧農組織沙漠蝗專家在早期預警領域合作的一部分。 旱期之後豐沛的降雨和植被快速生長通常有利於蟲群聚集和移動。 在該項目框架下,糧農組織將利用包括歐空局土壤濕度與海水鹽度衛星等提供的數據來監測可能導致蟲群形成的條件,如土壤濕度和綠色植被。 新的技術將有助於將蝗蟲疫情預警時間延長兩個月。

糧農組織14日在通報中指出,該機構在災害預測和與蝗蟲疫情高危國家密切合作採取防控措施等方面擁有數十年的經驗。 將糧農組織的專業知識與歐空局的衛星功能結合起來,將能夠顯著提高預測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延長預警階段也將為相關國家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迅速採取行動,控制可能發生的疫情,從而防止大量糧食損失。

歐洲空間局設在意大利的地球觀測計劃的負責人阿施巴赫爾(Josef Aschbacher)表示。 “哥白尼哨兵衛星”進行的日常全球觀測以及自由和開放的數據政策是與諸如糧農組織和其他聯合國組織等國際夥伴加強合作的良好先決條件。 歐洲空間局將堅決支持這些組織開展的研發活動,這有助於不斷創新的衛星觀測利用。

糧農組織稱,土壤墒情顯示植物生長和有利於蝗蟲繁殖的條件所需的水分,並據此提前2-3個月預測蝗蟲的存在。 過去,基於衛星的蝗蟲預報依靠有關綠色植被的信息,這意味著有利於蟲群的條件已經存在,警戒期只有一個月。 項目組以毛里塔尼亞去年爆發的疫情為例,能夠在疫情最終爆發的70天前確定土壤墒情最初跡象的出現。 延長的預警時間將使國家主管部門在面對未來疫情時有更多的時間採取預防措施。

沙漠蝗蟲是可形成大規模群體的蚱蜢,對農業生產、生計和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它們主要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跨越阿拉伯半島並進入印度。 這種昆蟲通常無害,但蟲群可以長距離遷移,給農作物造成廣泛的破壞。 一個規模為一平方公里的群體含有大約4000萬隻蝗蟲,每天吃掉的糧食相當於3萬5000人一天的口糧。

在2003至2005年蝗蟲暴發期間,西非地區有800多萬人受到影響,穀類作物顆粒無收,高達90%的豆類和草場遭到破壞。 耗用了6億美元和1300萬升農藥才將疫情控制住。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