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承辦全球荒漠化環境峰會

2017年9月7日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屆締約國會議9月6日至1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 這是中國首次承辦全球性的防治荒漠化環境峰會。

在《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會議期間,196個締約國將商定一項為期12年的戰略,以控制威脅全球糧食和水安全的土地退化問題。

全球有169個國家受到荒漠化影響,中國的受影響人口最多,受影響地區面積最大。

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所有荒漠化面積減少50%。 中國還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工業模式,並表示自2004年以來,受荒漠化影響地區在連續三個評估期出現了下降。

僅僅在20年前,鄂爾多斯這座城市的所在地仍是一片空蕩蕩的沙漠。 如今,它已經是一個綠色的現代化城市,工業基礎日益壯大,成為了一個大規模恢復退化土地以增強其經濟潛力的全球樣板。

全球目前有20億公頃生產性土地退化,15億人生活在退化土地上。 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聯合行動,平均每年損失1200萬公頃土地的速度還會惡化,嚴重干旱的出現會更加頻繁,旱情將更加嚴重。

2017年的嚴重干旱就導致了被許多人稱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在尼日利亞、也門、南蘇丹、索馬里四個國家,有2500萬人面臨飢餓和飢荒。

《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指出,通過恢復退化的土地,各國將更有能力應對正在出現的複雜和相互關聯的新挑戰,例如強迫遷移、糧食和供水以及生計的喪失。

在這次為期兩週的會議上,締約國的部長們預計將公佈各自國家在未來12年內恢復土地的目標,並就被迫遷徙、沙塵暴和加強社區抗旱能力等問題商定應對措施。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