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警告全球教育面臨“學習危機”

2017年9月26日
世界銀行9月26日發表的《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億萬青少年學生面臨在成年後喪失機會和低工資的前景,原因是中小學未能給予他們獲得人生成功的教育。 報告警告說,全球教育面臨“學習危機”,上學卻沒學到知識,這不僅是浪費發展機遇,也是對全世界兒童和青少年的巨大不公。

世界銀行《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學習以實現教育的承諾》提出,如果學不到知識,教育就無法實現消除極端貧困並為人人創造共同機會與繁榮的承諾。 數百萬兒童在入學數年後仍不會讀寫或基本的算術。 這一學習危機正在擴大而不是縮小社會差距。 青少年學生已經因貧困、衝突、性別或殘疾而處於弱勢地位,在成年之前甚至掌握不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報告說,最近對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的三年級學生做了一個測試,要求他們用英語或斯瓦西里語讀出一個句子,比如“小狗的名字叫帕皮”。 四分之三的學生看不懂這個句子的意思。 在印度農村,三年級學生有將近四分之三不會做兩位數減法,比如“46減17”,五年級學生還有一半不會做。 雖然巴西15歲學生的技能有所進步,但以他們目前的進步速度,75年內都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數學平均分數,而在閱讀方面需要263年。

雖然並非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存在如此極端的學習差距,但很多國家都遠未達到他們希望達到的水平。 主要的識字和算術能力國際測評顯示,貧困國家的學生平均水平低於高收入國家95%的學生的水平,意思就是說在高收入國家,這樣的學生在班上會被挑出來給予個別輔導。 中等收入國家很多成績好的學生,即,在班級中成績排在前四分之一的男女學生,在高收入國家會排在墊底的四分之一。

報告指出,當國家及其領導人把“全民學習”作為國家的重點時,教育標準就能顯著提高。 例如,韓國在上世紀50年代飽經戰亂,識字率非常低。 到1995年,韓國已經實現了普及優質中等教育,青少年在國際學習測評中的表現達到最高水平。 越南在2012年對高中生做的一個經合組織數學、科學和閱讀測評(PISA國際學生評估)結果顯示,15歲學生的成績已達到德國同齡人的同等水平,儘管越南的收入水平低得多。

報告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建議,以幫助各國應對這一可怕的學習危機,這些建議包括加強學習效果評估,利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做法無效的事實證據來指導教育決策,發動一場強大的社會運動來推動教育變革,提倡“全民學習”。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