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躍至新高

2017年10月30日
世界氣象組織10月30日發布了《溫室氣體公報》。 該報告指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於2016年以驚人的速度急速上升至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種在過去七十年中顯現的大氣突變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氣象組織30日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在人類活動與強勁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達到了百萬分之403.3,高於2015年的百萬分之400.00。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的CO2濃度為工業化前水平的145%。

報告指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水平在大氣中迅速增加有可能引發氣候系統前所未有的變化,導致嚴重的生態和經濟失調。

該年度公報基於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視網計劃的觀測結果。 這些觀測結果有助於跟踪溫室氣體的變化水平,並作為早期警報系統,探測這些針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大氣驅動因素的變化。

自1750年起的工業化時代以來,人口增長、密集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和毀林的增加、工業化以及化石燃料源的相關能源使用都促使了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

根據公報中引用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圖表,自1990年以來,所有長壽命溫室氣體的總輻射強迫已增加了40%,僅從2015年至2016年就增長了2.5%。

《溫室氣體公報》報告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 排放物代表了進入大氣的物質。 在大氣、生物圈、冰凍圈和海洋之間複雜的系統交互之後,含量代表了大氣中的殘留物。 大約四分之一的總排放量由海洋吸收,另外四分之一由生物圈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以這種方式消減。

聯合國環境署將於10月31日單獨發布一份“排放差距報告”。 報告將跟踪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所作的政策承諾,並分析這些政策將如何轉化為到2030年的減排量,明確概述排放差距,以及將採取什麼彌補行動。

《溫室氣體公報》和《排放差距報告》將為11月7-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提供科學決策基礎。 世界氣象組織、環境署和其他合作夥伴還在努力建立一個“全球溫室氣體綜合信息系統”,以提供可幫助各國追踪其國家排放承諾的實施進展、改進國家排放報告並通報其他減緩行動等信息。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