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6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屆締約國大會11月6日在德國波恩拉開帷幕,來自各國政府的代表將共同討論如何落實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與此同時,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預計是有氣象記錄以來三個最熱的年份之一,同時今年的極端天氣事件數量創下了記錄。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臨時《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17年1月至9月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時代約高1.1°C。 由於強厄爾尼諾事件,2016年可能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7年和2015年分列第二和/或第三位。 2013-2017年必定會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年期。
氣象組織高級科學家奧馬爾·巴多爾(Omar Baddour) 6日在日內瓦發布了報告。
巴多爾:“去年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厄爾尼諾現象,在長期趨勢之上進一步推高了長期溫度。如果我們排除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來考慮可比年份的話,2017年是不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最熱的一年。”
2017年發生了許多具有嚴重影響的天氣事件,包括災難性的颶風和洪水、危害健康的熱浪和乾旱。 氣候變化的長期指標,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仍然沒有減退。 北極海冰覆蓋率仍低於平均值,而以往穩定的南極海冰範圍已處於或接近創記錄的低點。
極端事件影響著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對最脆弱群體尤為如此。 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份評估報告發現,在發展中國家,與風暴、洪水和乾旱相關的所有損害和損失中,農業佔2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信息,自1980年以來,高溫相關的疾病或死亡的總體風險穩步攀升,而全球約有30%的人口目前生活在持續極端熱浪的氣候條件下。 2000年至2016年間,易受熱浪事件影響的脆弱人口數量增加了約1.25億。
2016年,2350萬人在天氣相關災害期間被迫遷移。 與往年一樣,這些境內遷移絕大多數都與洪水或風暴相關,並發生在亞太地區。 同時,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報告,索馬里境內有76萬多遷移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表明,氣候變化不利的後果主要集中在氣候相對較熱的國家,而在這些國家生活的人口接近目前全球人口的60%。
圖片:2017年9月, 索馬里西部的干旱災區,災民前來領取世界糧食計劃署分發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