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中國移動社交應用程式微信的開發商騰訊公司星期二發表聲明說,微信不會保存或分析使用者的聊天記錄,但人權活動者卻表示,他們的微信經常受到監控。
吉利汽車公司董事長李書福不久前批評說,中國缺乏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李書福星期一在珠海的一個商業論壇上說:“(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隨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
騰訊微信官方星期二在聲明中駁斥這一說法,稱 “傳言中所說 ‘我們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純屬誤解”。
聲明說,微信不留存任何使用者的聊天記錄,聊天內容只存儲在使用者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而且 “微信不會將使用者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資料分析”。
不過,隨著中國加強網路控制的立法和執法不斷加強,外界質疑微信即使不主動存儲使用者聊天資料,也會配合當局讓政府部門存儲這些資訊。
中國去年6月開始實行的網路安全法,要求網路運營者監測和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並對 “重要資料” 進行備份和加密。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四川人權律師冉彤的話說,中國警方可以在調查案件時,輕易下載微信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很多中國人權活動者說,他們的微信帳號受到警方監控,警方透過從微信獲取的資訊,採取行動。
外界認為,中國當局在透過科技手段,盡可能地將虛擬網路空間的活動 “實名化”。在這一過程中,網上言論的自由空間將變得越來越小。
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去年9月要求,微信群等網路空間討論群的 “群主”,應履行群組管理責任,還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對參與群組討論的使用者,進行身份核實。
去年12月,廣州市公安局聯合騰訊和銀行部門,推出首批 “微信身份證”,並計畫在今年推向全國。此前,武漢公安部門也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合作,試行使用電子身份證。人權活動者認為,身份認證的電子化,將讓中國政府強化政府監管、打壓不同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