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報告:全球財富增加但不平等依然存在

2018年2月1日
世界銀行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財富在過去20年顯著增加,但在處於不同收入水平的20多個國家人均財富出現下降或停滯不前。

這份報告超越GDP等傳統衡量指標,從財富變化角度來監測國家的經濟進步和可持續性。

這份題為《國民財富的變化——2018》的報告採用將自然資本(如森林和礦產)、人力資本(個人終生收入)、生產資本(建築物、基礎設施等)和外國淨資產相加的方法,跟踪141個國家在1995年至2014年期間的財富變化。 報告發現,人力資本是總體財富中的最大組成部分,而自然資本佔低收入國家財富的近一半。

報告發現,全球財富據估計增長了66%(按2014年不變美元市價計算從690萬億美元增加到1143萬億美元)。 但不平等問題仍很嚴重,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財富是低收入國家的52倍。

在幾個低收入大國、中東一些富碳國家和受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的少數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出現了人均財富下降。 人均財富下降意味著,對創造未來收入至關重要的資產可能面臨枯竭,這個事實往往並不反映在國家GDP增長數據裡。

報告發現,在過去20年裡,有20多個總體財富以自然資本為主的低收入國家取得了中等收入地位,原因之一是他們將從自然資本獲得的收入投入基礎設施以及教育和衛生等增強人力資本的領域。

報告指出,雖然對人力資本以及生產資本的投資是必要的,但致富之路並不是通過消耗自然資本來建設其他資產。 經合組織國家的人均自然資本比低收入國家高三倍,但經合組織國家的自然資本在總體財富中的佔比只有3%。

報告估計,在1995年至2014年期間全球自然資本財富的價值翻了一番,原因之一是大宗商品價格隨著經濟上已探明儲量的上升而上漲。 與此相反,生產性森林的價值降低了9%,很多地區以毀林為代價擴大農田面積。

報告指出,全球人力資本佔全球財富的三分之二;生產資本佔財富的四分之一。 自然資本佔全球財富的十分之一,但仍是低收入國家財富的最大組成部分(2014年佔47%),佔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財富的四分之一以上。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