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1日
健康及衛生
國際麻醉品管制局3月1日發布了2017年度報告 。 報告著重指出,治療和康復的需求遠大於服務的提供,並促請各國政府對治療和康復進行更多的投資,而不僅僅是重視預防。
報告提醒各國,有義務為受吸毒病症影響的人提供治療服務,並重申將大麻的非醫療使用合法化不符合國際藥物管制條約產生的國家義務。
報告警告稱,在全球一級,需要得到藥物依賴治療的人群中每六人只有一人能進入治療方案。 即使可以得到治療,質量也往往很差,而治療的提供也可能不符合國際標準。 在世界各地,吸毒者個人受到污名化,不僅嚴重阻礙了他們獲得治療的機會,也影響到他們回歸社會的前景。
麻管局強調,應把獲得藥物醫療治療視為健康權的一個要素,並呼籲各國確保任何藥物管制措施完全符合國際人權標準和規範。
另外,麻管局強調,迫切需要解決“全球疼痛鴻溝”和處理為醫療和科研用途獲得受管制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方面存在的全球差距。 各國必須採取緊急行動消除阻礙獲得藥品機會的法律和政策障礙,對使用管製藥品提供治療加以不當限制,有悖於健康權所體現的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與藥物濫用專家委員會委員、麻管局第一副主席郝偉博士表示,在麻醉藥物使用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取得平衡。 比如說阿片類止痛藥物可以緩解癌症等疾病引發的劇烈疼痛,但使用過量就會成癮。 在美國,阿片類止痛藥物已經濫用成災。 而在中國,這類止痛藥物的可獲得性卻十分低,不僅因為價格昂貴,還因為缺乏專業醫療人士的指導和獲得處方方面的障礙,以及歷史造成的文化上對阿片的排斥以及一些政策性問題。
關於非醫療用途大麻合法化的問題,麻管局再次強調,這種使用是違背國際藥物管制公約的。 受管制物質的使用僅限於醫療和科研用途,這是國際藥物管制條約的一項基本原則,不容任何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