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森林日”:投資城市綠色空間 打造更持續、快樂的居住場所

2018年3月21日

氣候變化

今天是“ 國際森林日 ”,今年的主題是森林和可持續城市。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投資綠色空間可以幫助將城市轉變為更加可持續、有彈性、健康、平等和愉快的居住場所。

糧農組織表示,如果計劃和管理得當,城市可以成為非常好的生活場所,但許多城市發展會破壞城市環境,導致高溫、洪水和空氣污染等問題。 為了慶祝國際森林日,糧農組織林業出版物《林業雜誌》(Unasylva)( FAO forestry publication Unasylva )最新一期專門討論了城市林業並指出,地球遭受的環境成本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土壤和水道退化。

糧農組織指出,現在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到2050年,全球將近70%的人口將被城市化。 雖然城市只佔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三,但它們消耗著78%的能量並排放60%的二氧化碳。

城市及其周邊的綠地具有重要功能,如儲存碳,去除空氣污染物,協助確保食物、能源和水的安全,恢復退化的土壤和防止乾旱和洪水。 例如,在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城市樹木每年可以減少約1萬噸土壤流失。 在城市地區戰略性種植樹木可以降溫多達8攝氏度,從而減少30%的空調需求。 在寒冷的氣候中,樹木還能改善當地氣候,有助於節約20-50%用於取暖的能源。 城市和城郊的森林可以通過防止侵蝕、限制蒸散和過濾污染物來提高流域和水庫的抗災能力和質量。 在街道兩邊種植果樹可以增加城市內的食物供應。

根據糧農組織的一份名為“森林與可持續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Forests and sustainable cities - Inspiring stor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的新出版物指出,許多城市展示了它們對更可持續未來的承諾,並且有許多綠色城市發展的優秀案例。

中國北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如果沒有大片森林和其他綠地,城市就有可能成為鋼筋水泥的叢林,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影響。 2012年,北京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造林項目。 在郊區和城郊地區,大多數土地進行了綠化工作。 目前綠地覆蓋城市25%以上的地區,比此前增加了42% ,這為居民區提供了更多休閒娛樂空間。

此外,在肯尼亞北部地區和秘魯利馬,當地人也直接從森林中受益。 肯尼亞迦樓羅森林保護區(Karura forest)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從2009年的零訪客到現在平均每月迎來1萬6 000名遊客。 利馬於2015年啟動了一個造林項目,種植了3500棵樹,以減少包括地震和山體滑坡在內的自然災害的威脅。

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12月通過決議,宣布每年的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目的是使人們更好地意識到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以及森林在消除貧窮、維護環境可持續性和保證糧食安全上發揮的關鍵作用。 為了當代和子孫後代的福祉著想,對所有類型的森林進行可持續管理是解決飽受戰亂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所面臨的挑戰的核心。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