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生態農業會議:生態農業能夠幫助改善全球糧食生產

2018年4月3日

經濟發展

第二屆國際生態農業會議4月3日在羅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部開幕。 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在開幕致辭中號召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糧食系統,並表示生態農業能夠促進這種轉型。

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指出,大部分糧食系統一直以來都基於高投入和資源密集型農業系統,使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導致土壤、森林、水源、空氣質量和生物多樣性持續退化。 不惜任何代價增加產量並不足以消除飢餓,而且現在肥胖症正在全球流行。

達席爾瓦說:“我們需要改革我們生產和消費糧食的方式。我們需要推出既能提供健康和有營養的食物,又能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糧食系統。生態農業能夠為這一進程作出若干貢獻。"

生態農業融合了傳統和科學知識,對農業系統採用生態和社會學做法,並關注植物、動物、人類和環境之間的多重互動。

此次為期三天的會議召集了700名政策制定者、生態農業實踐者、學者和來自政府、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和聯合國各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可支持擴大生態農業規模的關鍵要素和行動。 會議將著重確定各項需求、挑戰和機遇,以促進生態農業方面的政策、實踐和投資。

會議最後一天將啟動推廣舉措。 該舉措旨在通過促進糧食和農業系統轉變的工具、知識和政策進程,鼓勵實現更為包容和全面的生態農業轉型進程。

踐行生態農業的一個例子是中國農民設計的一個生態系統,他們將桑樹的葉子餵給蠶,蠶的排泄物又被用於餵魚。 魚塘爛泥中的有機物質隨後又被用作桑樹的肥料,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生產循壞。 幾個世紀以來,這一系統還支撐著絲綢生產等從屬行業的發展。

生態農業能夠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多樣性,還能促進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它還能提高家庭農民的抵禦力,特別是在飢餓問題較為集中的發展中國家。 它能夠促進生產與消費健康和有營養的食物,還能加強地方經濟和市場。 鑑於這些多重惠益,生態農業成為了實現《2030年議程》和應對各項相互關聯的挑戰的一種重要途徑。

投資於知識和創新是發揮生態農業全部潛能的關鍵。 本次會議期間舉行的一次展覽重點展出了世界各國的生態農業創新成果。 一個西班牙科學家團隊展出了CONECT-e在線平台,農民及其他人可通過該平台記錄傳統生態知識,並與科學家分享。

加納重點展出了一個由農民領導的項目,該項目得到了國際行動援助組織的支持,旨在促進婦女獲得農業推廣服務,並重點關注宣傳生態農業。 該項目幫助小規模女性農民通過生態農業,在減少對除草劑等外部投入品依賴的情況下提高了農業產出。

Photo:新研發的辣椒品種能夠抵禦炎熱天氣、沙質土壤和缺水情況。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