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12日
經濟發展
2018年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速可達6.3%,世界銀行在今天發布的最新一期《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做出以上表示。 報告指出,持續且基礎廣泛的全球復甦前景和旺盛的內需直撐著這一樂觀前景。 但是,對穩定與持續增長所面臨的新風險須加以密切關注。
為《東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提升潛能》的報告強調,儘管前景看好,但東亞地區的政策制定者應當認識到並著手應對新出現的挑戰。 防範發達經濟體加息快於預期和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帶來的短期風險,需要收緊貨幣政策和加大財政緩衝。 為了提升更長期的增長率,促進公共和私人投資、生產率增長和人力資本將是關鍵。
報告指出,中國在2017年增速超過預期之後,隨著經濟繼續從投資向國內消費轉型,政策更加關注放慢信貸擴張速度和提高增長質量,預計2018年增速將溫和放緩至6.5%。
除中國外,東亞其他發展中國家2018年增速預計將繼續穩定在5.4%,反映出內需和外需持續旺盛的影響。 由於投資和私人消費前景改善,印度尼西亞和泰國2018年增速預計會加快。 菲律賓2018年增速預計會保持穩定。 馬來西亞和越南增速預計會放緩,原因是前者的公共投資增速放緩,而後者的農業生產在2017年回彈後趨於平穩。
幾個較小型經濟體的增長前景普遍看好,一個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回升。 緬甸2018年經濟增速預計會上升,但投資前景有可能隨著若開邦的事態發展出現惡化。 蒙古國增速能否加快也取決於持續的宏觀經濟穩定。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巴布亞新幾內亞可能會出現週期性複蘇,但最近的地震可能會影響增長前景。 柬埔寨增長預計會小幅加快,老撾有望穩定增長。
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增長前景喜憂參半。 斐濟和所羅門群島預計會出現增長放緩。 由於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和對大宗商品進口的依賴,較小的太平洋島嶼國家預計會溫和增長但有波動。
報告指出,為了化解宏觀經濟穩定所面臨的風險,各國需要考慮收緊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監管。 對於那些債務水平高或信貸增長快在發達經濟體加息情況下有可能加劇其金融部門脆弱性的國家,這一點尤其重要。
報告表示,提升競爭力,對於尋求適應技術發展給製造業帶來的持續變化的東亞各國也很重要。 營商環境的各個方面,對於決定國家的製造業命運,很可能會變得比勞動力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