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導致心血管疾病世衛組織製定首份攝入量準則

2018年5月4日

健康及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2016年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飽和脂肪酸(dietary saturated fatty acids)和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的大量攝入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 該組織正在就脂肪酸攝入量首次製定指導準則,並促請會員國和所有利益攸關方從今天開始通過互聯網就準則草案發表評論。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非傳染性疾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計2016年全球5470萬死亡人數中有3950萬由非傳染性疾病造成,佔72%。

在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佔2016年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的近一半。 諸如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煙草使用和酒精的不良使用等因素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這些因素都是可以改變的。 大量攝入膳食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尤其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飽和脂肪酸存在於動物食材當中,包括黃油、牛奶、肉類、鮭魚和蛋黃,以及一些植物衍生產品當中,如巧克力和可可脂、椰子油、棕櫚油等。 反式脂肪酸會在植物油和魚油的工業加工過程中產生,也在牛、綿羊、山羊、駱駝等反芻動物的肉和乳製品中天然存在。 甜甜圈、餅乾、薄脆餅乾和餡餅等烘烤、油炸食品以及包裝好的即食食品以及家庭、餐館食用油和脂肪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世衛組織正在更新1989年建立的“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營養攝入目標”。 基於這一工作,世衛組織發布了關於鈉、鉀和糖的攝入量的最新指導準則,並進一步就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製定了準則。

準則的目的是提供有關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建議,以降低成人和兒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政策制定者和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準則提供的建議,對目前的脂肪酸的攝入量水平進行評估,並與基準水平進行比較,從而製定措施,以降低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 必要時,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政策行動和公共衛生措施進行干預。

公眾於可以於2018年5月4日至6月1日期間就準則發表評論 。 在此期間,準則草案也將由外部專家組進行同行評審。 在同行評審和公眾協商完成之後,準則將在正式發布前交由世衛組織準則審查委員會進行最後的審定。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