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17日
健康及衛生
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今年的主題是建立“團結同盟”(Alliances for Solidarity),強調團結一致,共同努力,讓性少數群體和他們的家人得到尊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Achim Steiner)發表聲明表示,儘管許多國家在推進性少數群體權益方面已經取得了進步,但在全球各地的許多公共場所、工作和家庭環境中,這一群體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仍舊常常招致大量的暴力和不平等。
施泰納提到,“在全球的72個國家,法律依然在懲罰性少數群體的行為、身份和表達,使歧視、排斥、不平等和暴力長期存在”。
施泰納強調,要取得更大的進展,就需要採取更加廣泛的合作,保障這一群體的安全,對抗歧視,同時推動法律、政策和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西迪貝(Michel Sidibé)則指出,“健康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權利 ,無論性別和性取向。然而針對性少數群體的污名化、歧視,以及社會和人身暴力,卻在妨礙這一群體獲得醫療服務。”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表示,與其他男性或跨性別女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是全球感染艾滋病最多的群體之一。
全球有超過40%的國家將同性之間發生性關係列為非法行為,迫使同性戀人群轉入地下,難以獲得醫療和社會服務,使得性少數群體常常無家可歸,健康不佳。
要實現消除艾滋病的目標,就必須確保所有人都能夠不受歧視地獲得艾滋病防治服務,包括安全套、艾滋病毒接觸前預防用藥,以及優質的艾滋病治療和護理等。
開發署正與艾滋病規劃執行署、 婦女署 ,以及“艾滋病感染者全球網絡”合作,努力消除所有與艾滋病相關的污名化和歧視。
施泰納表示,人人生來平等自由,享有尊嚴和權利,只有消除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才能真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提倡的尊嚴、平等和包容的目標。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去除。 設立於2004年的“國際不再恐同日”選擇了5月17日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呼籲政策制定者、意見領袖、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關注性少數群體所遭遇的暴力和不平等,推動實現一個不再有同性戀恐懼、不再有跨性別恐懼的世界。 目前全球有130多個國家舉行相關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