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耐旱作物及“綠色”基礎設施可提升近東及北非地區抗旱能力

2018年6月16日

經濟發展

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天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長期乾旱缺水的近東和北非地區必須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措施,增強抗旱能力。

糧農組織表示,近東和北非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為稀缺的地區之一,沙漠從摩洛哥綿延至伊拉克 ,佔據了該地區四分之三的面積。 乾旱本就是這裡的常見現象,但在過去四十年間,旱災正在變得更為普遍、持續和頻繁,而這很可能是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結果。

糧農組織在今天發布的一份全新報告中警告,近東和北非地區在應對旱情的技術、行政管理和財力方面存在欠缺,使得受到旱情影響最快也最嚴重的農民和牧民群體更加脆弱。

然而,即便在水資源日漸稀少,土地進一步退化侵蝕,土壤日趨脆弱,農牧民所面臨的挑戰越加嚴重的情況下,該地區的主要精力仍舊放在如何從旱災中恢復,而非提高自身抗旱能力上。

糧農組織氣候、生物多樣性、土地及水利部助理總幹事卡斯特羅表示,“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和控制旱情,從緊急應對轉向更為積極主動的政策制定和長期規劃,以減少風險並提高抗旱能力。”

這份在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乾旱國際日前夕發布的報告評估了當前旱情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並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為各國政府改革政策,重新制定抗旱準備和應急響應計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鼓勵各國根據自身發展目標,制定和實施旱情管理政策的同時,這份題為《北非及近東地區旱災特點與管理》的報告也建議各國建立早起預警系統,分享抗旱技術,並通過政策激勵,推動合理使用土地和水資源。

報告還建議推廣種植耐旱、快熟和流域作物,以及鼓勵採用滴灌、噴罐等先進灌溉方式,以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此外,報告指出,保持低放養率,以及在牧草不足時及時遷移牲口的傳統放牧方式,也有助於降低過度放牧和土地退化的風險。

Photo:摩洛哥農村地區,一名牧人和他的畜群在一起。 摩洛哥是長期遭受干旱和缺水影響的國家之一。

source: 
United Nations